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

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和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介绍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1、香港回归历史简介 2、香港回归的…

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和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介绍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香港回归历史简介

香港回归历史简介如下: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2、1860年10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3、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4、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5、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6、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扩展资料:

香港回归历史意义

一、对国内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3、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对国外的意义:

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的背景资料

一、历史背景

1、在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2、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3、当年9月26日,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4、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5、并且在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6、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7、在1984年9月2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双方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二、前期准备:

1、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区第一届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人选获中央政府委任后,董建华于1997年1月24日任命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

3、2月20日,中央政府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特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扩展资料:

伟大的历史意义: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完成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一、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3、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4、、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对国外的意义:

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背景和概况

背景: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在主权问题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逆转的余地。” “应该明确指出,中国将于1997年撤出香港。”双方最终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谈判的第二阶段于1983年7月12日和13日在北京北部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姚光和英方负责人是驻华大使克里达。

但是,由于双方初次会晤,1983年9月22日和23日,1983年10月19日和20日第四轮会谈后,双方举行了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告恢复“有益”。 “建设性”形容词。公报在1983年12月举行的第七轮会谈后表示,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展情况以及会谈进入新阶段的进展情况。

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何伟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在一九九七年后放弃对香港的主权。声明说:达成一项协议,使香港继续由英国统治,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1997年之后。

在此期间,香港的行政和立法委员经常访问英国。 1984年2月,立法会非官方成员提出“罗宝议案”,引起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扩展资料:

1、前期准备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选举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中央政府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1997年1月24日任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

中央政府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了特区第一政府的23名主要官员。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真正的东道主。此后香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意义: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这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香港繁荣稳定发展。随着香港回归十多年,香港的发展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日益繁荣;

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的做法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明智和正确的。同时,它为解决澳门问题和回归澳门提供了典范,最终实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完全团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关于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和香港回归历史背景资料简单介绍就为您介绍这么多,更多的信息您可以通过顶部搜索栏进行查找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konlines.com/technology/3040.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