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智能硬件政策感兴趣,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智能硬件政策以及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现状的信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目录:
- 1、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有多大?
- 2、近几年国家对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行业的政策扶持有哪些?
- 3、双减是否允许学习机
- 4、站在智能硬件的风口上,要么飞,要么回去做猪
- 5、国务院“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都说了啥
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有多大?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指出,智能硬件作为高科技产品,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市场需求扩大。加上技术落地加快,智能硬件应用场景更趋多样化,市场稳步扩大。2019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已达6430.4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767.0亿元
近几年国家对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行业的政策扶持有哪些?
产业规划和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规划指明未来重点支持领域,根据工信部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计算机硬件及软硬一体产业方面拟重点开发:
计算机产品工业设计、主板制造、轻薄便携、低功耗、触控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关键技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蓝光高清光盘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内容保护技术,家庭网关技术,家用电子设备互联技术,统一的多业务认证平台技术。
计算机应用服务方面拟重点开发:
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信息安全软件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网络化大型软件开发和验证技术。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IPTV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新型密码技术,认证与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良信息识别、防范与过滤隔离技术,可信计算技术,工业现场控制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软件即服务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关键支撑工具处理技术,游戏动漫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绿色IT支持软件技术。
双减是否允许学习机
“双减”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学习机。
“双减”政策并没有对智能教育硬件,也就是学习机做出相关规范,但是有一条提到了线上学习服务。
“双减”政策要求,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双减”政策中唯一提及线上学习服务。
除此之外,“双减”政策内容对学习机这类智能硬件并不“友好”。比如政策强调学校要控制学生作业量,不能布置太多作业,而且要能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减轻家长负担。同时,政策还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
而目前智能学习机提供的“AI改作业、改作文”等功能和“拍照搜题”功能有诸多相同点,而且智能学习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若“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学习机将无用武之地,而且其部分功能也存在踩红线的情况。
学习机的弊端:
学习机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性,在学校学不好的可以回家再学,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凡是不会的题目直接到家教机上寻找答案。再次,一些家教机上安装有游戏,会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孩子正在发育阶段,过多使用学习机或许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危害。当下,不少孩子过早的近视,并带上了眼镜,这应是值得大众深思的。
许多商家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学习机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学习,都是和游戏相关的。表面上看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实际上助长了孩子的学习惰性。
站在智能硬件的风口上,要么飞,要么回去做猪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马云说“猪碰上风也许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
在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认可度在2014年以前属于长期静默的状态,真正的发展应该是自2014年开始,也因此2014年被成为智能硬件的发展元年;2015年产品品类爆发式增长,智能硬件的发展也达到了火爆的程度;2016年,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云平台以及大数据等的有效支撑,智能硬件全面进入市场启动期,资本、孵化器、技术、人才、政策等亦正向这个行业倾斜。
国务院“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都说了啥
您好,前瞻经济学人为您提供相关行业分析:
截至2018年全国机器人政策汇总及解读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
从产品来看,中国在三大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突破13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
图表1:2010-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及占全球比重(单位: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事实上,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早在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智能机器人列入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前沿技术。但在较长是时间内,由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限制,我国机器人发展较为缓慢。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确立了发展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十大重点领域。机器人方面,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图表2:截至2018年国家层面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8年31省市机器人政策汇总及解读
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高端智能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进行扶持,从产品、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来鼓励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行业发展。
国家政策先行,地方政策迅速跟进:2016年以来,我国各省市围绕“机器人”发布了多项产业促进政策,尤其是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出台了机器人相关的产业规划。
图表3:截至2018年31省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4:截至2018年31省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5:截至2018年31省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6:截至2018年31省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四)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还有16个省市在“智能制造”规划、17个省市在人工智能规划中设置了“智能机器人专项”,并且,几乎所有省市均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发展规划等“科技类”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行动方案等“工业类”规划中提及“机器人”。
图表7:各省市涉及到机器人的相关规划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机器人政策汇总及解读
截至2018年,有14个地级市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智能型机器人研发机构的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包括广州、佛山、东莞、嘉兴、泉州、长沙等。
图表8: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9: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10:截至2018年主要城市机器人相关政策汇总(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汇总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关于智能硬件政策和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现状就为您介绍这么多,更多的信息您可以通过顶部搜索栏进行查找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