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 足球

香港人的元旦情怀

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香港人的元旦情怀和香港人过春节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1、香港人过年为什么要买桃花 2、香港有什么传统节日? …

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香港人的元旦情怀和香港人过春节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香港人过年为什么要买桃花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以每逢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全国各地每家每户都在大门外悬挂一种叫“桃符”的东西,用以镇宅驱鬼。有关桃树的来源,在古代传说中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桃树是玉衡星散开而生成;又有人说桃树是夸父的手杖化成。传说夸父在逐日时口渴难耐,饮于河渭,但河渭的水不足解渴,夸父想北上饮大泽,但还没到大泽,就口渴而死,弃其手杖,手杖即化为桃树林。

又传说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桃树下住着神荼、郁垒两兄弟,这兄弟俩力大无比,雄狮和豹子见了他们也不敢抬头,而老虎则为他们守林。神荼、郁垒两兄弟站在桃树下,手持苇索,专捉恶鬼,捉到恶鬼就喂给老虎吃。

因为相信神荼、郁垒能驱邪捉鬼,在古代,人们逢年过节都在两块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神像,或只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大门两边,以保家宅平安,这就是“桃符”。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对联,这是春联的来源。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观念的推广普及,人们大多不信鬼神的存在,因此“桃符”不再流行,但很多人仍习惯过年买桃花回家,不过其用意已产生很大的变化。年轻人买桃花是希望新年行桃花运;大多数人买桃花是取个好意头,因盛开的桃花除寓意“花开富贵”外,“红桃”又与“鸿图”谐音,还有“大展鸿图”的寓意,难怪桃花在现代社会中仍大受欢迎。

香港有什么传统节日?

香港是一个中西荟萃的都市,昔日在英国殖民统治的薰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也日渐西化,对於中国传统的种种,在香港这个大都会又能找到多少呢?其实这个外表洋化而散发著国际都市魅力的城市, 在骨子裏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地方,在城裏城外,街头巷尾不难找到中国传统痕迹。当中最能表达香港人对中国传统的重视,是每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农历新年,端午节及中秋节。 农历新年 农历新年是中国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自尧舜时代开始,人们就有在新年庆祝丰收,迎接新岁的民间风俗,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既定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起源始於一个年兽故事, 话说远古时,有一只头如狮子身如黄牛的独角兽,名为「年兽」,它被天神锁於深山,而每年只有年卅晚一天的自由,每年这晚,「年兽」走到民间四处捣。有一次人们发现「年兽」走到一户门前挂著大红布的人家时,即跋足狂奔,另又发现它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响於是兴起过年贴红纸,挂大灯及烧炮仗等习俗。而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亦代表著避过「年兽」或是「恶运」而互相祝贺一番。与西方的新年一样,农历新年是由农历(即阴历)的一月开始,而庆祝活动则一般由农历十二月底开始持续几天。在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是公众假期,市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则大致如下:廿八日—进行家居大扫除,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卅晚十二月最后一天—在农历大除夕,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习俗叫团圆,是全年节日中最重要的。吃过团圆饭后,人们会往花市逛逛。以前的花市只卖花,而现今的花市则包罗万相,而最受欢迎的是桃花,桔及水仙等。另外,年轻人则喜欢买或卖一些新玩意如汽球,吹气公仔等,花市内增添欢乐。在除夕夜亦有一些善男信女往黄大仙庙,希望能於清晨(即踏入年初一)烧头炷香,为亲人祈福。一般人都认为新年的第一炷香功德最大,可以获福最多。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到长辈家拜年,长辈亦会向后辈派红封包,以代表好运。年初二这天是开年,出嫁的女儿会带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新年第二天,每年初二晚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都有烟花汇演,吸引十万市民於旁欣赏,非常热闹。年初三新年第三天,这天是赤口,人们都相信如果亲友碰面会争吵,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在这天往郊外撞大运或参予当日的赛马活动,发新年财。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公元前四世纪楚国的三大夫,眼看奸臣当道,曾写进諌,但却遭放逐,在忧怀国恨之下,屈原投汨江而死。当时人们为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咬噬,於江中划龙舟,一面找寻屈原的尸体,一面将以粽包著糯米饭制成粽子,投到江中餵饲鱼虾。自此之后划龙舟及吃粽子成了民间风俗。在香港的今天,仍然维持著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而龙舟竞赛被香港人推广成国际赛事,所以端午节是香港最受世界注目的节日之一。最初的龙舟竞赛主要是本港渔民及运动员参予,后於五十年代中期却有两位外国人发起参加加龙舟竞,虽然最终他们仍是失败,但却打开了外国人参加龙舟竞赛的先河。於1976,香港旅游协会有感於这种比赛的潜力, 举办第一届的国际龙舟邀请赛。现在每年参赛的国际队伍超过一百队,而世界多个地方也有举办自己的龙舟竞赛。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古时人们庆祝秋收,举办丰祭及祭祀月神,亦是家庭团圆的日子,在元朝未年,因朝庭腐败,爱国之士纷纷抗元他们将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纸条蔵於月饼,当大家吃月饼时看到这纸条,大家一起把鞑子杀,元朝就推播。加上这个吃月饼杀鞑子的传统,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赏月及吃月饼,人们相信在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是最皎洁,在香港,人们通常会一家人吃晚饭,晚饭后会到室外或高处赏月游玩,小朋友会提著心爱的花灯游玩,真是不亦乐乎!近年有一些香港人将庆祝活增加至中秋节的前后,称为迎月」及「追月」。另有稍具特色的地方活动,当选铜锣湾大坑的舞火龙表演,而这习俗已有过百历史。相传於1880中秋节的前几天,香港发生了一场严重风灾,灾后大坑村发现了一条蠎蛇,於是村民们合力将它杀死。然翌日却发现大蠎不知所踪,几天后,村内发生霍乱疫症。有人谓巨蠎是海王之子,海王因村民杀死其子以疫症惩罸村民,而村中一位父亲宣称获得神仙报梦,授予消灾解厄办法。因海王最怕火。只要村民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前后,舞三晚火龙,则海王必受镇慑,瘟疫也会停止。於是,村民依指示以稻草等材料困成一条大火龙,由父亲点睛,再插满香线,第一条火龙终告诞生。随即找壮丁舞起火,村民亦大放爆竹,好不热闹。於舞三天火龙后不久,霍乱果然逐渐消失。村民为保平安,也就继续每年中秋舞三天火龙,这个传统习俗一直相沿至今。 除以上介绍的节日外,香港还有很多大大少少的传统节日,如大节日清明节,重阳节等,和各个不同的地方节日如天后誔,公誔,黄大仙誔,谭公诞,盂兰节等,它们都各具特色,而人们举办的庆祝活动也是多姿多采呢!虽然香港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却不忘保留中国文化传统及将其发扬光大。香港对西方游客也可算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和独一无二呢!

香港人过春节吗

香港的节日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这里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又吸纳了西方文化的元素。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许多从内地来香港的新移民或来港公干的内地人士,都不愿意在香港过春节,因为他们经常会感觉香港的春节没有过大年的“味儿”。与内地,尤其与北方一些农村比,香港的春节确实“没味儿”。 香港的春节比较清冷、理智、简单。没有人刻意大洒金钱去筹备年货,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有家家户户、大房小房贴满对联的红色“海洋”,没有一队队穿著簇新的拜年队伍,没有从早到晚“杯莫停”的马拉松酒宴等浓得化不开的节日气氛。内地过年讲究除夕夜熬年,一家人围坐着边品尝美食边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香港人很少熬年,只有新移民和一些中资来港工作人员仍然保留着边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边熬年的习俗。 那么香港人究竟怎么过年呢?香港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紧张,大多利用春节几天的假期出外旅行,另外有一部分则回内地过年,借机探望一下父母或亲戚朋友。虽然香港是一个比较西化的社会,但许多华人仍然保留了内地过年的习惯,比如年三十吃团年饭,区别只是多在酒楼进行。讲到团年饭,内地所谓的团年饭是指一家人年三十吃的团圆饭,在香港除一家人外,公司也吃团年饭,在香港叫春茗,公司的团年饭通常在春节后吃,除公司全体员工参加外,还会邀请与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代表参加。公司老板借春茗的机会一方面酬劳辛苦一年的员工,另一方面也答谢合作单位,所以各公司十分注重一年一度的春茗。香港是个讲意头的地方,春茗的菜单也极具好意头,如:喜气洋洋(醉翁生中虾)、遍地黄金(金钱酥蟹盒、发财好市(发菜柱甫大金蚝)、堆金积玉(酿局鲜响螺)、大鹏展翅(翡翠红扒大鲍翅)、金银满屋(福禄鲜鲍甫)、年年有余(清蒸大海斑)、幸福团圆(杏仁露汤丸)、福禄伊面(金菇纹伊面)等。 也有一些市民在三天假期中互相走访拜年,但为数很少,且大部分为新移民。更多的市民则在家里摆四方城搓麻将。至于穿新衣,吃饺子,由于香港是一个比较富裕、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穿衣吃饭已不是问题,所以也构不成节日的特色,可以说春节期间人们的服装与饮食与平时没有多大变化。这里需要提一提的倒是“斗利是”。“恭喜发财,利是到来”,这是香港春节期间使用率最高的一句拜年用语。利是,压岁钱也。内地的压岁钱是长辈给下辈,香港则不分年龄与辈份。一般是没有结婚的男女不论年纪大小都可以向亲戚、朋友特别是同事斗利是,多者上百元,低者十元(一般不能给硬币)多少无拘。人们除了互相斗利是外,老板也会给员工开工利是,由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由于派利是比较普遍,利是封的使用量亦十分可观,香港每年春节消耗一亿多个印刷精美的利是封。 相比春节年三十除夕夜,而香港则重视元旦除夕夜。香港的新年除夕夜特别热闹,吃过晚饭后,大批年轻市民便蜂涌到铜锣湾时代广场与中环兰桂坊参加倒数庆祝活动。

关于香港人的元旦情怀和香港人过春节就为您介绍这么多,更多的信息您可以通过顶部搜索栏进行查找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konlines.com/football/323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