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官网招聘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官网招聘信息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 1、2019年深圳医改后医生工资怎么变化如何计算
- 2、2019年深圳医改取消编制具体规定方案,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 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护士待遇
- 4、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院简介
- 5、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特色科室
- 6、请问:想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做护士,难不难进?有什么要求?
2019年深圳医改后医生工资怎么变化如何计算
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
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
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甫一出现,这家公立医院便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
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
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
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
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
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
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
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年后,李明的聘用合同即将到期。今年,他将再次续签。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经董事会授权,负责确定医院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员工聘用。这使得医院可以根据运营和发展需要,科学、自主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薪酬设计、人员考核和人才培训。
医院在招聘人员时实行岗位管理,在核定员额的范围内,根据业务运营需要自主设置、增加或删减岗位。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岗位人员均依法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为3年。
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表示,在研究港大医院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时,就提出了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医院打破现有事业单位三类人员结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
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延伸阅读:医改重点改革内容解读
医改6项重点确定,其中包括了。在职主治医师可到基层“走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确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解读
今后分级诊疗更明确
目前的100个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我省洛阳、焦作、濮阳在列。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有三大任务: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医师“走穴”
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力争全部三级医院、8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解读
在基层卫生所也能让专家看病
目前,我国多个省份都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允许在职医师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在江苏,医生只要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就可以多点执业,通俗说法就是“走穴”。如果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可放宽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大病保险
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解读
我省大病保险一直走在前列
自10月1日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1月1日,我省启动全省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目前,我省农村患者参合率超过99%,城镇居民参保率超过9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两票制”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医疗和药品质量监管。
解读
药价以后会更低
福建、海南等省都在探索“两票制”。“两票制”的实行,可以控制和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逐步挤干药品价格水分,让老百姓买的药更实惠。
绩效工资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解读
技术强的医师工资会更高
我省2009年起实行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去年8月,省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出台相关意见,允许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比例,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医保联网
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新增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7万名,其中儿科医师5000名。统筹推进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
解读
医保全国联网看病更方便
今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医保全国联网的问题,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目前,我省除安阳市外,其他17个省辖市医保信息系统已全部接入省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平台。(据新华社电、《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海南日报》等) ;
2019年深圳医改取消编制具体规定方案,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深圳医改取消编制具体规定方案,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
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
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甫一出现,这家公立医院便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
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
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
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
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
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
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
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年后,李明的聘用合同即将到期。今年,他将再次续签。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经董事会授权,负责确定医院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员工聘用。这使得医院可以根据运营和发展需要,科学、自主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薪酬设计、人员考核和人才培训。
医院在招聘人员时实行岗位管理,在核定员额的范围内,根据业务运营需要自主设置、增加或删减岗位。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岗位人员均依法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为3年。
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表示,在研究港大医院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时,就提出了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医院打破现有事业单位三类人员结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
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 北京大学 、 中山大学 、香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
“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
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
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
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
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
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
他说,个别引进的特聘岗位,年薪可以高达100万甚至200万。然而考虑到全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去编制化,引进一些核心人才有顾虑,我们给予编制备案管理。
在人才引进上,早在深圳市政府实施和引进以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其中包括给予相关高级人才科研经费、配租房等优惠政策。
深圳医改重拳:试点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政府财政实力十分重要
日前,深圳市召开医改进展媒体沟通会,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等十余个部门超过20名官员参会。
深圳医改试点,大体上与国家医改方案一致,同时也延续着这座城市历来的“改革前沿”精神,其中“取消编制”和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试点备受瞩目。
首次打破医生“铁饭碗”的深圳,已在试水医务人员的去编制化。
深圳市卫计委在面对多家媒体时直言,“公立医院需回归公益性质”。吴以环表示,想要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真金白银尤为重要。
,深圳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17.2%提高到的28.5%。
“财政投入非常强,像深圳这么大力度的非常少见。保障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科学的杠杆式撬动。”多次调研深圳医改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在会上评价。
新入职的医生全部没有编制
“深圳有3万医生,49%都是临聘人员,没有编制。”日前,深圳市卫计委医改办处长李创透露。
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在沟通会上也表示,目前深圳的新建市属医院已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走在最前面,是新建市属医院的代表。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也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深圳医改自2009年启动至今,编制始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2010年之前都是事业编考试,2010年开始要经过3年“规培”才能进入编制,如今则彻底取消新入职医生编制。
根据深圳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圳公立医院将去编制化、去行政化,到2017年将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以促进不同级别医院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依法治理。目前深圳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新入职的医生全部没有编制。
李创同时也表示,全面取消编制,现在主要是在港大深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深圳医院试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权归属深圳市政府,由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管理,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取消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全员聘用,并在政府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等。
这家医院非营利性服务与营利性服务分开,非营利性服务(即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按广东省医疗服务收费指导价执行;占比约20%-30%的营利性服务(即特需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并探索医疗服务分级定价制度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
“我的理解,去编制化主要是去除编制对政府财政投入、医务人员待遇提升的枷锁。因为过去财政补助是跟编制挂钩的,编制不增加,财政投入不增加;临聘人员不入编,医务人员待遇无法保障。”李创对澎湃新闻表示,以前医生有编制才有事业单位的职称聘任、养老保障、住房补贴等。目前针对新旧机制的如何转换,深圳各方还有不同的意见。
李创称,深圳市出台的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因为配套方案不够清晰,暂时也没有实施。目前主要由两所大医院承担试点改革任务。
深圳目前已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医改需要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向敢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分别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的这一看法。
新一轮医改中,深圳也明确提出,公立医院需回归公益性质。
据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介绍,深圳目前已经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原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使公立医院真正实现公益性回归”。
打破“以药养医”的医院逐利模式后,医院、医生的收入从哪来?
财政补助可谓是深圳罗湖医改试点的底气所在。长期关注研究深圳医改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就直言,“财政投入非常强,像深圳这么大力度的非常少见。保障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科学的杠杆式撬动。”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护士待遇
一般般吧,相对于其他公立医院工资相对低些,只不过假期较为集中,那个医院对于工作人员一视同仁,对于病人来说还不错,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很累,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院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全深圳市最大的公立医院,也是首间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
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出资35亿元兴建,而营运费用也由深圳政府补贴。医院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资金由深圳市提供,而香港大学则会提供人力资源。梁智鸿透露,有12名的医院部门主管已经确定人选,其中包括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教授、香港医院管理局的退休人员,还有两位从海外归国的医生。其中,内科、外科、妇科、麻醉科、微生物科以及放射科的主管,都由港大的著名教授担任。
一次“打包”收费130元,梁智鸿表示,这个标准,以及其他收费标准都还在有关部门的审批当中。
拒收红包回扣写入劳动合同,“打包”收费也杜绝了医生多开药的问题,医生的收入将和“量”没有关系,即并不与所看病人的数量以及开药的数量挂钩。医院希望以这种方式来保证整个制度上的廉洁。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权归深圳市政府所有,由深港双方共同组建的医院决策和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双方在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机制、人事分配制度、保障公益性、企业化运行、成本管理、服务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等领域大胆改革,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
根据深港双方合作协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属性,纳入我市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优先满足深圳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2013年1月4日,深圳市卫人委在其官网上发布信息,批复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香港大学附属医院的申请,同时也同意其增设小儿外科、肿瘤科、麻醉科及开展健康体检服务。
到2015年医院全面投入使用后,能容纳2000张病床,满足日均8000人次的诊疗需求。医院将实行临床诊疗中心为主导的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分离,实施国际专业水平认证。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挂牌成立,是深港两地合作的又一创举,标志着深圳市医改工作再次突破;深港双方将以合作共管、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为原则,借鉴、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医院管理制度、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为深圳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将共同努力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为深港医疗合作开辟新局面,为深圳乃至全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后,深圳市民前往该院就医,收费标准和就医流程与我市其他三级公立医院相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收费也同我市其他公立医院一样,需要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批。不过,境外人士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医,收费会比深圳市民贵一些。
医院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董事会、医院管理团队和监事会,董事会负责行使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医院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据悉,深港双方将以长期合作为目标,首期合作期限为10年。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特色科室
家庭医学全科门诊
家庭医学全科门诊承担医院“先全科后专科”的首诊任务。全科的诊疗范围宽广,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早期的健康问题首诊时请预约全科门诊。全科可以解决患者85%以上的健康问题,如遇到复杂的、严重的疾病,全科医生会及时转诊至相应专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患病时首先选择全科医生就诊,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看病预约
除急诊之外,所有到港大深圳医院的患者均需提前预约,医院不接受任何非预约病人。
试业期间,医院内秩序井然,每天300人次门诊量全部“约满”,预约模式区别于中国内地许多医院地铁似的拥挤排队,提高了舒适度,也节省了等候的时间,看病更高效。
“打包”收费
针对市民最关心的诊金问题,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科门诊“打包”收费制度,每次130元,包含挂号费、诊金、不超过7天的药物及常规标准检验检查和卫生耗材的费用。该费用参照了深圳市3家三甲医院的门诊基础数据并进行模拟测算,试行期1年,到期后将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调整。而专科收费不采用“打包”制度,具体收费细则9月份将有定案。
职业责任险
医院还参照香港一些医院的做法,创内地首例,为全部医生购买了“职业责任险”,将医疗事故责任交予第三方处理,保证医生在治疗环节更加专心,改善医患关系。
就诊制度改革
医院实施“先全科,后专科”的分诊模式。初诊患者需先经全科医生门诊诊疗,必要时再转去专科门诊。
该医院一位负责人表示,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医疗的医学专业训练,具备医学的综合知识,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头疼未必是脑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其他内脏出了故障,因此直接找专科并不合适,其实90%的病患都可以在全科门诊得到解决。”
全员聘用制
港大深圳医院更以打破医生的“铁饭碗”而引来各方关注。与现有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不同,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入职员工与医院签订3年聘用合约,约满后,医院将依据考评情况决定是否续约,薪酬方面,最高年薪可达百万。
截至2012年7月20日,在港大深圳医院注册的香港专家已有106名,招聘内地医生48名、护士130名、医疗技术人员56名、管理人员48名、职员54名。
收红包即开除
港大深圳医院对红包、回扣等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一方面,“打包”收费的制度让医生灰色收入无“空隙”,另一方面,“不收红包”条款被明确写入合同,一旦违规即开除处理。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结果将作为续聘、薪酬、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重要指标。
请问:想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做护士,难不难进?有什么要求?
具体要求直接上他们的网站看,相对来说,他们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学历、工作经验方面都 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这些硬指标达到要求了,正好赶上他们的招聘时间的话,直接网上报名,然后等面试通知就是。公平竞争,择优选录。
关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官网招聘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官网招聘信息就为您介绍这么多,更多的信息您可以通过顶部搜索栏进行查找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