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学院的内容,感兴趣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全文目录:
中国的资本市场什么时候建立的?
随着1990年深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出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
我是1992年从业的,到现在整整27年,经历了A股市场所有的牛市跟熊市,经历所有的历史阶段。
我们的风格也是慢慢形成的,早期我也是研究基础分析研究到失眠,也当过国泰君安研究所的首席策略师。后来去做资产管理,负责上海社保、深圳社保、企业年金等,当时管理了几十亿的资金。2003年我自己出来做,2004年成立了东方港湾,目前大概管理了50亿规模。总的来说,我个人是一路地在资本市场前进,跟大家一样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之一。
我今天也是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资本市场的一些看法,包括对未来格局的一些看法,但每个人的理解力、洞察力是不一样的,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
我跟大家分享这个图片,我觉得比较有意思,我是1992年到深圳,正好是股票风波,当时的抽签表非常疯狂,很多朋友拿几麻袋的钱全国各地去铺抽签表,很多人抱在一起为了申购抽签表。我是股票风波后的一周到了深圳,我觉得这个事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一个缩影。这些人紧紧抱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为了赚钱。
在北宋,中国的经济可以占世界的70%,只要中国是一个稳定的国家,中国就非常有机会,因为中国有13亿人在追求财富。像在座的各位,星期六还来听讲座的,在全世界很少见,全世界把挣钱当信仰的也就中国人了。在这样的国家里面,做投资是非常有机会的,因为总会有社会财富承载着社会的演变。我曾经在美国看一场橄榄球赛,周六周日的时候门票是1万美金一张。里面都是很多顶级的企业家,他们周六周日都在做这些。也在那边参加了一个漂流那边漂流的向导是一个地产商。他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在科罗多拉岛这边划船,完全不理生意。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国人不管是什么样的阶层,都会去谈论财富。包括我自己,当然因为我职业的原因,大家都在讨论兼并重组或者那边有投资机会。不会是像那样的生活方式,当然我现在自己也非常喜欢马拉松,但是在跑步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些财富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国家是非常有机会的。我觉得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像中国一样的,包括我去南极路过阿根廷,那边的人民说一个中国人的效率就相当于3到5个阿根廷人的效率。
另外我也想分享一下这个图另外的一些信息。比如说遇到经济的困境,如何去评价这些东西。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深圳去年的房价翻了一番。今年前几个月的税收增加了50%,但是一到东北,人口流不出,你看到的是另外一个结果。
到底中国的密码是什么,很多人都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耳朵是耳朵,摸到尾巴是尾巴。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全貌,我觉得这个图已经反映出来了。就是中国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对于挣钱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是最核心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是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政策的底部不是底部,市场的底部才是真的底部。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投资者的未来》这本书,这本书在一开始就将标准石油(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和IBM进行对比,按我们在座各位的选择,如果在70年前将这两只股票放在你眼前,我估计百分之百大家都愿意选择IBM做投资,因为IBM在70年前就再也没有比它还性感的公司。行业的利润、行业的增速、行业的地位等各方面都符合最好的题材,但是如果持有70年,哪一只的股票回报多?是标准石油,为什么?因为IBM当时的估值透支了它未来70年,甚至100年的利润。标准石油当年是10倍利润现在还是10倍,它用70年每年分红,它的回报远远超越IBM,即便IBM成为了最伟大的企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高估是多么可怕。现在我们的A股市场因为持有周期很短,只有几天、几周、几个月,不用考虑那么多,反正资金在不断地周转,某一个热点一起来大家都冲进去,当它撤了大家又撤出来,比如说无人驾驶,到底产生多少利润我们并不知道,反正就是一个想象。这个热点轮完以后再有新的热点,比如充电桩来一把等等,但是最后产生了多少的利润并没有人去计算。
投资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今天我和大家交流,我的观点可能不一定对。
中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证券的发行量
你问的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么?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超2万亿。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持续增长,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务融资份额不断提高。”她透露,资产证券化占2018年中国债务资本市场新发行总额的4.6%,高于2017年的3.7%。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为人民币2.7万亿元,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仅次于美国。
新中国资本市场哪年开设?
在28年前,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在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敲响,使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儿子”,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资本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建无论从深圳还是全国金融改革开放史来看,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改革。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代股市开市钟作为这一时期深圳证券领域大胆创新发展的有力证物,入选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
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主办方供图
深圳证券领域大胆创新
1983年7月,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公开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上柜交易,揭开了深圳股票柜台交易市场的序幕。有趣的是,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先生下小孩”,即率先开始集中交易,成为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第一家开始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91年4月11日给深交所补发了一张“出生证”,但这并不改变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的肇始日———1990年12月1日。
“当天上午9点整,交易所门前,我的老搭档、同为副总经理的王健拽着开业敲钟的绳子,我陪同在他身旁,深圳市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副组长董国良同志站在交易大厅里。没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助阵,没有鞭炮锣鼓的欢响,更没有人潮涌动的热闹。一切平静安详。随着王健手中绳子的拉动,一声清脆的钟声拉开了崭新的历史帷幕: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此诞生了。”时至今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人、创建人、前法定代表人禹国刚依然清晰记得1990年12月1日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时,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因为有‘尚方宝剑’,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可以先行先试。”“但由于当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不休,我们就悄悄地做。”这个第一代股市开市钟高23厘米,直径22.5厘米,整体高154厘米,正是这一时期深圳证券领域大胆创新发展的有力证物。
当年的开市钟。主办方供图
开市首日成交五笔交易
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市前,禹国刚听到风声说,深圳的部分证券部会故意不上报交易买盘卖盘,意图使交易所首日成交量为零,因此,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作了应对措施。那一天,从开市到收市,一共成交了五笔交易———安达股票成交了8000股。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后四次更名,在筹备之初就叫深圳证券交易所,然而却迟迟未获批准。当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切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就缺一张“准生证”。北京方面给出回复是:“‘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名字太敏感了,不能批。”并建议更名为“深圳证券市场”。
禹国刚说,其实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从上到下都在争论股份制、证券市场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但上海筹建上交所的领导带队前来深圳要走了筹建深交所的全套资料,还登报表示要在年底抢先成立上交所。禹国刚和搭档咬咬牙,坚持使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名字,并让深交所“抢跑出生”,率先开市,争得了第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二次南行深圳发表谈话,这场争论才最终尘埃落定。而这时距深交所、上交所开市已经两年多了。
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
从开始集中交易的第一天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禹国刚回忆,按理说,完全可以把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就已经在市场上发行的五只股票全推上去集中交易,可当时没有这么做。在进入交易所交易之前,原来不规范的五只老股票必须先规范化,拆细成一股一块钱的标准股票,其次还要把标准股票在深圳证券登记公司集中登记、集中托管,然后才能进入交易所交易,但当时已来不及了。
可以说,深圳证券交易所既是新中国第一家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也是一家发挥特区作为试验田和窗口作用的示范性的证券交易所。在几年的规范发展后,深交所于1993在全球第一个全面实现了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跳跃式地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其交易系统的技术水平到现在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深交所一代代地传递接力棒,目前已发展为全球为数不多的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于一体的资本市场。禹国刚说:“证券很大,我们很小。所有的成绩归功于党和人民,我只是做了我应做的事,尽了我该尽的力。”
我国资本市场包括
我国目前,按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标的分可以有五大类型。
一、证券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的证券类交易所已经构成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
场内市场有:主板(含中小板),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俗称二板),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场外市场: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主要由银行间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市场、等几个部分构成。
中国银行间市场由银行间债券市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组成,参与交易的成员涵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大中型工商企业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俗称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挂牌的公司)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连续标准交易,股东人数可以超过200人,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统一监督管理。
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被定位于为省级行政区划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转让和融资服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全国共有36家区域股权市场。是我国股权市场的主体之一,亦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二、股权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股权市场包括一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企业股权市场、区域股权市场等。
1.一级市场,是企业进行股票发行的,以企业,券商、和申购股票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市场。这个市场是直接由企业将股份抛进市场的途径,所以又可以称为批发市场。
2.一级半市场,顾名思义,介于一级发行市场与二级交易市场之间。民间买卖交易还没有上市的股票,以及股权证或上市公司尚未交易的内部职工股。一级半市场是股份公司已经成立(有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方式)但尚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在此阶段该股份公司的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的场所。
一级半市场是个无形市场,投资者之间可在任意场地自由转让股份,股票存放在合法证券托管机构集中托管,股东转让股份以及投资者购买股票都通过证券托管机构办理交割、过户手续。在一级半市场上的股份主要是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份。
3.企业股权转让市场,指有限责任公司在内部和外部协议转让其股份;上市公司市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也可以依照法律在证券交易所场外通过协议转让股份的方式进行。
4.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包括设立的区域股权市场及其他由证监会批准的股权交易市场。
三、债券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
交易所市场是债券交易的场内市场,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债券场外市场的主体,参与者限定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场外批发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参与者限定为个人投资者,属于场外零售市场。
1.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
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我国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特殊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含社保基金)、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我国的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应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应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银行间市场对应于中央国债登记公司,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我国的债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债券发行监管、挂牌交易和信息披露监管、清算结算和托管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评级机构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等。
2.监管体系
发改委监管: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项目收益债券、四大专项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可续期债券、创投企业债券及“债贷结合”等创新品种。在企业债项下还推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和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6个专项债。
证监会监管: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
人民银行监管:金融债。
财政部发行监管:国债、地方政府债、地方专项债。
全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
上海、深圳交易所:私募债。
四、基金市场体系
基金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资本形成,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基金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两个板块。
1.公募基金市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4.20万亿元,再次突破14万亿元 。2019年2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4万亿元达14.29万亿元。
2.私募基金市场:
自2013年6月起,《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正式纳入监管范畴。2014年3月,《新国九条》颁布,规定经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直接自主发行基金。这份规定的出台表明政府将大力支持私募基金的发展,私募基金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
证监会:截至2019年1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5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8.13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3.74万亿元,在从业人员管理平台完成注册的全职员工17.57万人(其中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员工14.06万人)。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股权创投私募规模高歌猛进,达到了7.35万亿,占私募总规模的61%左右,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产权市场体系
广义的讲,凡是交易企业及其他机构产权的市场都是产权交易市场。我国产权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流转的权益类产品,另一类是实物及大宗商品。具体有:
1.经营性国有集体企业物权(行政事业 单位产权不允许转让,只可以改制)、知识产权;
2.行政事业单位物权、股 权、债权、知识产权的买卖和授权使用等;
3.金融类企业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
4.其他各类性质企业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
5.政府特许经营权、采矿权等政府公共资源;
6.林业产权;
7.环境产权;
8.文化产权;
9.不良资产;
10.农村土地经营权等。
以上众多产权交易品种的广泛交易,构成了我国多层次多样化的产权交易市场。
从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历经几次限制、关停和规范发展,目前全国各地由各级政府批准建立的产权交易所有220多家,其中包括政府背景的30个省级产权交易所。其他多为省以下各级政府建立的地方产权交易中心。最近几年,各地又组建了一批专业交易市场,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林权交易中心以及金融产权、环境产权、文化产权等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或中心。
如果你对中国资本市场学院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