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感兴趣,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以及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百科的信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目录:
现在开通花呗使用花呗会影响征信吗?
近日,一则“蚂蚁‘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引发关注,有网友担心花呗的正常使用会被显示到征信上,从而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更有网友表示:不敢用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只要用户按期正常还款,不逾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就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信用记录最基本的功能是了解、验证他人的信用信息,并通过信用信息的传播来改善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起到约束交易双方行为的作用。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不仅可以更快获得贷款,还容易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相反,如果借款人有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在信贷申请中有被银行拒贷的可能。
个人征信被誉为我们的“经济身份证”,其重要性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对征信的认知中,大家常常被一些谣言所迷惑,今天,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就来为您一一澄清。
一、花钱就能“洗白”不良征信?
社会上的征信“铲单”“洗白”广告都是骗人的。征信系统的数据修改、删除是由业务发生银行发起,并经过严格的审批及操作流程,征信系统全程自动记录操作流程。征信信息如有错误或遗漏,可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办理异议申请。
对于已经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也就是从还清欠款之日起,五年之后,不良信用记录会消除。
二、频繁查询征信不会影响借款?
银行可能通过查看借款人的信用报告查询次数,判断借款人是否存在急于借款、多头借贷等情况。如果因审查客户的融资申请产生的查询记录次数过多,则会对申请银行贷款有影响。
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个人征信报告因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被不同机构多次查询,但征信报告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成功获批新贷款或成功申请到信用卡,那么,银行有理由推测该用户财务状况不佳,从而拒绝用户的申贷请求。不过,信用报告只是作为银行放贷的一个参考,是否放贷还是取决于银行对客户情况的综合考量。
三、水电费信息已纳入个人征信?
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已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目前二代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仅在二代格式信用报告中设计预留了展示格式。但二代征信系统将继承展示一代征信系统中已采集的个人电信正常缴费和欠费信息。也就是说,如果你去查询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会发现报告中预留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但里面并没有具体信息展示。
据介绍,在实际采集时,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并将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规定,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后才报送数据。
四、不献血等于失信?
2019年11月14日,国家卫健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对此,有谣言称,不献血的话个人征信会受到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不献血不影响个人信用,更不会有惩戒措施。无偿献血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是个人信用的加分项目,目的是让更多无偿献血者的善举得到更广范围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的奉献精神得到更多赞誉。无偿献血是一种自愿行为,献血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信用记录保护TIPS:
1.良好信用靠自己,守信行为帮助您。
2.发生逾期,赶紧还清欠款,重建良好信用记录。
3.一次失信不会终生记录,还清欠款5年后即删除。
4.报告内容有误不用着急,可以申请异议核实更正。
5.信用报告定期查,信用状况早知道,若有问题早应对,车贷房贷两不误。(闫丹丹)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
国家为什么不禁止甜蜜素?
国家不禁止甜蜜素是因为不超标的微量甜蜜素不会危害健康。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角度,甜蜜素是有充分的风险评估结果的,正常的使用量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阮光锋表示,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甜蜜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11mg/kg bw。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来说,即使每天都吃到甜蜜素,只要其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60mg,就不会给人体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而且由于甜蜜素的甜度很大,一般情况下也很难通过正常的日常饮食达到有害摄入量。
有些国家禁止使用甜蜜素。在中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甜蜜素允许在食品中被添加,但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却禁止使用甜蜜素。
阮光锋表示,有些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仅在我国范围内允许使用,如竹叶抗氧化剂、茶绿色素、茶黄色素等。我国有些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是严于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的,如我国果冻中使用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限量是0.5g/kg,而欧盟的限量是1g/kg。
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我国并未批准使用,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在国际标准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中都可以使用,而我国已经禁用。再比如焦糖色,我国不允许用于面包,而欧盟是允许用于麦芽面包中。国际标准允许TBHQ(抗氧化剂)用于食用冰,我国则不允许使用。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谁用谁不用,或者个别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标准优劣。”阮光锋说。
当然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甜蜜素作为我国的合法添加剂,在酒类产品中只能用于配制酒。如果在白酒中使用甜蜜素,就属于超范围添加,是一种违规行为。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酿酒与传统发酵部副主任李红表示,与配制酒不同,白酒是按照传统的工艺生产的,要求不允许加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外来物质,如香精、香料,包括甜蜜素在内的各种甜味剂都是不允许添加的。
揭穿辟谣的人叫什么
叫正义使者。
勇于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近年来,为加大网络谣言整治力度,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对“网络实名制”作出明确规定。相继出台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也对网络谣言等乱象对症下药。2018年8月,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据报道,截至2018年底,微信平台与网信、公安、食药监等政府机关以及学会、科普机构等社会力量,共拦截网络谣言84317条,辟谣文章的阅读量达10.9亿次。
无依据乱说话要负法律责任吗
是要负责任的。说话当然是需要负法律责任。当然,也需要要看说话的内容和产生的后果来定的。
如果乱说话 就很可能会涉嫌诽谤诬蔑他人,甚至会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公民的名誉权。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问题的解释》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不予支持。 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利用网络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互联网广泛、快速的传播性和其本身的专业、复杂性给利用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及其相应的法律保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冲击,但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实施的侵权行为绝不会“逍遥法外”。为倡导全社会共管共治网络谣言,共建共享网络文明,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文明网、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1日联合发布《“抵制网络谣言 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谣言在网上传播扩散,严重误导公共舆论,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谣言乱象、净化网络生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心声。
倡议书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各类网络行为主体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坚决杜绝造谣传谣等违法违规行为,绝不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
倡议书提出“严守传播秩序、完善治谣格局、辟除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四点倡议,旨在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提升社会公众网络媒介素养、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网络谣言、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的良好局面。
如果你对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百科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